<tbody id="0yepn"></tbody>
    1. <button id="0yepn"></button>
              1. >首頁 > 基層文明 > 龍華

                文明之約 全民共創 管窺創建文明城市的觀瀾實踐

                發布時間:2022-12-19 來源:晶報

                  觀瀾街道大水田東區居民公約“冊子”。

                  觀瀾街道“我為居民辦實事”公共文明提升座談會。

                  “鄰里見面,主動熱情微笑打招呼;……不高空拋物、不向陽臺外潑水……”一本翻開的“冊子”上面整整齊齊地書寫著居民公約,字字清晰,朗朗上口,在人來人往的共治小區內,這樣一個街頭雕塑,讓人無法不關注,忍不住走過去,看一看,讀一讀,記心中。

                  這是位于龍華區觀瀾街道大水田東區內的一景,在大水田社區,說起“居民公約”,大家已經非常熟悉,雖非熟爛于心背誦滾瓜爛熟,但卻用所言所做所行自覺遵守公約,似乎這并不是一個文字上的規則約定,而是早已刻入基因的行為習慣。

                  “居民公約” “約”出文明新風尚

                  “約法三章”,說起來簡單,但絕不是隨隨便便的口頭約定。早在今年6月初,大水田社區黨委就開始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前期調研,通過線上問卷、微信群討論以及實地走訪的方式,先后兩輪征集群眾對居民公約的看法,收集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改善社區環境、提升文明素養的意見建議,形成《大水田東區居民公約初稿》。以黨員包樓棟的方式,面對面和居民群眾討論公約初稿,充分考慮老年人、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的需求,多次征集、反復打磨,完善公約內容、豐富公約內涵,確保公約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

                  居民公約的推行看似社區工作的一小步,更是人文社區建設邁出的一大步。大水田社區創新居民公約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現形式,引導居民 “約法三章”,廣泛參與社區自治,有效調解改善鄰里關系、共筑友愛和睦家園,以點帶面,“約” 出崇文重教、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風尚。

                  設公約,也可共商議。在黎光社區,社區黨委則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創文板凳議事會”制度,以“拉家?!钡姆绞?,對巡查發現的問題交流探討,共商解決方案,推進問題落實整改,實現大家事、大家議,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全民參與的社區治理和文明城市創建的新路子。

                  創建文明城市,切實解決城市發展難題、治理頑癥,是檢驗城市治理水平的一塊“試金石”,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的生動實踐。而觀瀾的實踐,始終圍繞一個“民”字展開,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浸染,于細微之處見真章。

                  文明為民 人人不做旁觀者

                  觀瀾街道深知,作為城市的主人和細胞,市民最了解城市的肌體,因此也最有發言權,文明城市創建就應該調動起市民群眾的積極性,匯聚起他們的智慧和力量,使其成為參與者、行動者、點評者,而不是旁觀者。

                  例如,街道建立的“五個一”文明創建長效工作機制。以堅持“文明眾籌、文明共享,引導市民當文明創建主角”為工作理念,成立由社區工作人員、公共文明促進會會員、社區熱心居民等組成的文明實踐督導員隊伍,以發現公共文明建設問題、開展公共文明建設宣傳、提升公共文明建設水平為工作目標,開展社區不文明“找茬”“共建文明觀瀾”宣傳、“公共文明你來講”入戶行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公共文明提升座談會、“公共文明服務評選”等活動。

                  觀瀾街道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開展創文工作的中心,堅持“創文工作的深度與廣度取決于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不僅開展了線上創文知識線上有獎問答活動,倡導居民爭做文明使者,線下則采用派發創文宣傳單、小禮品,及利用電子屏幕和智能小喇叭宣傳等方式,引導廣大居民群眾共同參與文明創建。與此同時,街道推出了“積分寶庫”兌換機制,志愿者通過參與社區衛生清潔、交通勸導、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累計相應分值,換取心儀的禮品,讓每一次志愿服務都有“回音”,也讓市民參與創文更加有熱情和信心。新就業群體力量也被充分調動起來,外賣騎手發揮走街串巷的優勢,化身“街頭巡邏員”“交通勸導員”“流動宣傳員”,將文明“派送”到千家萬戶。

                  都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因人而聚,美好的生活必定也是文明的。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城市),這并非偶然。而一座城、一條街道、一個社區逐漸變得美好,文明也并非偶然,一定是這個城區里的每一個人、每一項服務、每一條措施都同向而行。(記者 賴良青/文 曾廣霖 舒靈昕/圖)

                編輯:王營波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
                <tbody id="0yepn"></tbody>
                1. <button id="0yepn"></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