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0yepn"></tbody>
    1. <button id="0yepn"></button>
              1. >首頁 > 文明風尚 > 道德模范

                孫卓清:代戰友盡孝31年只因一句承諾

                發布時間:2022-11-15 來源:南方日報

                  “老科長,如果你有幸活著回去,一定要到山東萊蕪,去看看我的母親。我如果犧牲了,就剩她一個人,無依無靠?!睉鹩褷奚暗囊痪涠?,讓孫卓清堅持代戰友盡孝31年。

                  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居民孫卓清從戰場下來后,帶領烈士安置小組走訪了100多戶貧困山區的烈士家庭,并且主動承擔了4位獨生子烈士的7位父母的養老送終義務,困難時甚至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傾其所有接濟“父母”。直到2016年送走最后一位老人,他代戰友盡孝31年,用無怨無悔的付出忠誠踐行了生命的諾言。

                孫卓清

                孫卓清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一次邊境防御作戰,孫卓清與戰友們一同沖上了前線,帶著錄音機在戰場上記錄下戰士們的臨終遺言。

                  年僅19歲的小戰士孫守功,右腿負傷、指頭斷裂,仍執意不下火線。孫卓清含著淚用錄音機為他錄下了遺言:“老科長,如果你有幸活著回去,請一定要到山東萊蕪,去看看我的母親。她只有我這一個孩子,靠種地把我養大,吃了一輩子苦,家里窮,沒享受過一天好日子。作為軍人我們就該上戰場,流血犧牲我不怕,我就是放不下我的老母親,我如果犧牲了,就剩她一個人,無依無靠……”

                  目睹了戰友的犧牲,孫卓清暗自發誓要替戰友盡孝,以慰藉烈士的英魂。 

                  從槍林彈雨中歸來,孫卓清接到了原第一集團軍安撫農村和邊遠山區烈士家庭的善后任務。他將70多名烈士的骨灰一一送回他們的家鄉安葬,并將臨終遺言、生前錄音等帶給他們的父母。他帶領烈士安置小組先后走訪了100多戶貧困山區的烈士家庭。來到山東孫守功烈士——就是那位犧牲在他面前的19歲小戰士的家里,孫卓清親手將烈士的遺物和錄音交到孫守功母親手中。孫卓清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個場景:孫母一夜白了頭發,哭干了雙眼,抱著兒子的遺像,一遍一遍呼喚著兒子的名字。

                  孫卓清情不自禁地跪下:“從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兒子!娘!”

                  此后,他又將在前線犧牲的戰士名單仔細排查,找出了另外3名烈士的6名失獨父母。從此,孫卓清每年都要橫跨山東、河南、江蘇、甘肅四省去照顧他的“父母們”,這成了他一生無悔的選擇和必修功課。

                  1989年10月,孫卓清轉業到深圳地方工作,盡管薪資不高,家庭經濟壓力很重,但他堅持贍養烈士的父母,每月固定寄給“父母們”生活費。入不敷出的時候,他甚至賣掉自己的住房,傾其所有接濟老人,與戰友們一起前后花費近200萬元。供藥、雇保姆、修繕房屋、照顧病榻,他始終如親生兒子般孝敬著“父母們”。曾中風癱瘓在床的老人說話不太利索,卻堅定地對他說:“如果有來生,我有兒子還要送到部隊?!?/p>

                  三十載風風雨雨,每一位老人去世,孫卓清都會盡兒子的義務,為他們披麻戴孝。2016年,最后一位老人與世長辭,他代烈士盡孝的諾言整整堅守了31年。

                  退休后,孫卓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對黨史和解放軍軍史的追尋上,出版了《共和國不能忘懷》《抗戰名師358旅征戰史》《第一軍政工名將傳奇》等傳承紅色文化的書籍。他還加入深圳市龍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團和“紅色講師團”,利用閑暇時間向青年人講述革命斗爭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記者】馬瑞婕

                編輯:王營波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
                <tbody id="0yepn"></tbody>
                1. <button id="0yepn"></button>